如何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-凯发一触即发
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
凯发一触即发

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

主办 科学导报社

思政
当前位置:凯发一触即发 >> 思政 >>
如何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
文章来源:《文明山西》周刊     时间:2023-12-26      阅读数:683 次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”。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学习践行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标志性工程,就是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通过认真学习,开展调研,深入思考,我认为,目前我们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,必须紧紧围绕“农业必须强、农村必须美、农民必须富”这一战略目标,努力做到“十二个三”。

  1、“三原”“三生”求突破,主要是解决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的问题。要时刻牢记“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”的基本要求,立足“三原”(原住民、原产地、原生态)基础,努力在“三生”(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优良)一体推进上求突破。我们每个村或经营主体,不论是推进乡村产业发展,还是搞乡村建设,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片土地、这块绿水青山是这方土地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——“原住民”集体所有的,想问题、做决策、办事情必须首先考虑如何能够保护好原住民的利益。这应该是主导和参与乡村振兴各方力量的价值所在和初衷使命。众多实践证明,凡是在农村能够获得成功的典型,都是通过不断调整思路和措施,让原住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,从而促进了原产地产品的挖掘和开发、原生态的保护和利用,实现了政府、企业和农民的“多赢”。

  2、“三产”“三联”促转型,主要是解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和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的问题。农业产业要发展,关键是要谋划和推进一批项目,确保项目落地见效。农业要全面升级,推进农业现代化,必须走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的路子,通过“三产”(一二三产业)融合,形成“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产品基地 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“三联”(联村联户联利益)带动,形成公平合理、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。这就要牢固树立契约精神、信用观念、共建共享意识,共同把农业全面升级这篇大文章做好。

  3、“三美”“三高”强产业,主要是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、质量和效率问题。乡村振兴,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。在乡村产业发展上,要始终围绕强农美村富民的基本要求,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“各美其美、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、天下大同”16字箴言之精神作为基本方向,在维护和确保“三美”(生态美、农田美、家园美)基础上做文章,用良好环境生产优质产品,变美丽为生产力。要持续推进农村生态建设,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宜农则农、宜林则林、宜牧则牧,推进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,实现农村生态安全可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,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保持浓郁的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。持续推进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,展现优美农田环境风貌。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、生活垃圾治理、生活污水治理、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、乡村特色风貌“五大提升行动”,实现村庄干净、整洁、有序。通过塑造良好生产环境、优美人居环境,促使乡村产业走上“三高”(高产高质高效)良性循环、绿色低碳发展轨道,做到农业生产高效益、庭院经济大发展、山水资源有利用,农业的多种功能、农村的多元价值得到有效彰显,产业链条明显拉长,企业和农民的收入都能稳定提高。

  4、“三和”“三宜”聚人气,主要是要解决好优化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问题。乡村振兴,文化是灵魂,人才是关键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要扎实推动乡村由表及里、由内到外、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,既要铸魂又要塑形。一方面,要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特别是用习近平“三农”工作重要论述,教育和引导乡村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,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,绵绵用力,久久为功,努力做到“三和”,即:干群和谐、人人和善、家家和睦。和为贵,村和百事顺,家和万事兴。一个村能不能得到快速发展、持续发展,归根结底要靠一个“和”字。民风不正、干部不和,啥事也干不好、干不成。另一方面,要着力提升乡村规划和建设水平,做到县域内村庄布局合理,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庄、中心村、重点村要先行一步、率先发展,努力做到“三宜”(宜居、宜业、宜游),起到典型引领、示范带动、辐射扩容作用。这样,就可以让原住民在村居住或发展能够感觉到自豪舒服,让外面来村消费或发展的人能够感觉到畅快舒心,形成一种合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。乡村没有产业,就没有未来。村里人气好、风气好,才会同心协力发展壮大产业。村里有产业、有良好发展环境,才会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返乡进村、创业发展,进而实现和气生财、良性互动、宜居宜业、共同进步。

  5、“三治”“三制”抓提升,主要是要解决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提升的问题。目前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短板弱项依然是农村。必须坚持党建引领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,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、干部力量向基层充实、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、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。进一步健全“三治”(自治、法治、德治)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推广“三制”(积分制、清单制、网格管理制)治理方式,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。“三治”的重点,是村庄要有规划、有计划,有事大家好商量;有村规、有民约,乡土气息不能丢;乡村治理有制度,乡村建设有管控。“三制”的重点,是村庄建设要与信息化、智慧化、现代化相适应,充分利用数字技术、信息技术推进“三制”落实,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,做到治理有效。

  6、“三地”“三改”增动能,主要是要解决深化农村改革、增强发展动能的问题。农村问题牵扯面广、情况复杂、问题多、难度大。要充分认识到“郡县治则天下安,县域兴则国家强”,跳出就农村抓农村、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惯性,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。县城是县域的龙头,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必须坚持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通道,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。在此基础上,乡村发展还是要抓住和利用自身的优势,尤其是土地优势,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。要紧紧盯住农村“三地”(承包地、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),站在如何更好地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,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高度,扎实推进农村“三改”(土地制度改革、宅基地改革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),向改革要动力、要活力,向土地要效益、要收益。要树立“经营农村”的理念,扎实推进“我的家乡我建设”,坚持在各类土地上做文章,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,推进各类人才和各种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下乡,推进各类要素合理配置,不断强化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,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增添新力量、新动能、新生机。

(李王卫)

责任编辑:文明山西网
网站地图